第一章 寡嫂与小叔子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二月。 正值国丧,东京大梁城内一片肃穆,前几日下的雪还残留一些痕迹,路上的车马行人来去匆匆。 在城南朱雀门外有一座龙津桥,连接着外城坊市商业区,来往人流量很大,桥头两侧沿岸聚集着各式店铺。 其中桥东南边的拐弯处,开有一家早饭铺子,经营铺子的是位寡妇,人称郭氏。 那郭氏长相姣好,手艺也很不错,平日里铺子的生意还算红火。 按理说,一个长得好看的寡妇,很容易招惹是非,更别说开门做生意了。 但实际上,东京城内却没哪个泼皮无赖敢打她主意。 皆因郭氏有个在禁军当差的小叔子,而且还是内殿直的一名小校,手下管着百来号的人马。 自中晚唐以来,各地藩镇割据互相攻伐,军队烧杀抢掠甚过凶匪,百姓们对武夫的畏惧早已深入骨髓。 谁没事敢去招惹一名禁军小校的亲眷? “开封府衙办案,闲杂人等,速速散开!” 此时,早饭铺子门口,一名青年被差役们围在了中间。 青年看上去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在这寒冬腊月里,上身却只穿了件破旧短打,裸露的胳膊上块状的肌肉轮廓,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青年的身高。 粗略目测得有六尺开外(190),脖颈处还有一鹰隼状刺青,展翅昂首如欲振飞,平添了几分凶悍之气。 再细瞧青年的长相,更是隆眉广颡,状貌伟然,好一个英武不凡的后生。 或许是慑于青年禁军小校的身份,加之青年又生得威武雄壮,差役们只是象征性的围着,并不敢拿青年怎么样。 一个月才几个鸟钱,玩什么命啊? “二郎,都怪我……” 青年身旁站着一个年轻妇人,俏脸上满是凄楚,声音中还带着些颤抖。 这妇人长相秀丽,眼睛大而明亮,一头长发挽起用布包着,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看打扮像是有夫之妇。 此女正是经营早饭铺子的寡妇郭氏,青年则是她的小叔子,大名唤做李奕,人称奕哥儿。 “这厮欺辱你在先,如何能怪嫂嫂?” 李奕安抚道,“不必担心,我乃内殿直的押衙,又是这厮主动招惹,不过失手打死了他,没甚大事。” “嗯。”郭氏闻言稍安,但仍心有戚戚。 然而此时,李奕的内心却没有他说的那般无所谓,他冷静的外表下已经在骂娘了。 因为被他打死的那人倒地前喊出了一句话—— “我舅舅是禁军都指挥使赵弘殷……啊!” 对方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李奕的拳头已经挥出去了,随之响起的便是对方的惨叫。 那厮的命显然没他的嘴硬,面门挨了一拳便倒地抽搐,抽着抽着就彻底没了动静。 至于对方口中的赵弘殷是何许人也? 如今能叫这个名字的,又是禁军的都指挥使,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赵匡胤他爹! 没错,就是那位日后黄袍加身的宋太祖他爹。 “老天爷总喜欢开这种不合时宜的玩笑……” 李奕心下一叹。 前不久才听赵匡胤提起,说他的姑姑不幸丧夫,今年正月前来投奔他父亲,同行的还有他姑姑的独子,赵匡胤的那位表兄弟。 没想到转头自己就给赵匡胤死去的姑父绝了后! 可谁特么能预料到事情就这般巧合呢? 李奕摇了摇头,把纷杂的思绪暂且抛到脑后。 眼下先摆平这桩命案官司才是首要…… 另一边。 开封府衙派来的仵作正在验尸:“受害之人仰躺在地,面部有明显损伤,似是受钝器击打造成,其余各处无明显外伤……” 与此同时,一名头戴漆纱幞头、身穿公服的官吏站在仵作身边,一手捧着案本一手用笔快速记录着什么。 等到仵作说完,他又询问了几句才作罢。 “本官乃开封府衙法曹参军宋仁恭。” 公服官吏快步走到李奕跟前,先是自我介绍了一句。 随即又问道,“你是禁军的武将?这人是你杀的?” “没错,某乃殿前军内殿直典旗仪卫左二班押衙李奕。” “至于这人,我并非有意伤他性命,只怪一时激愤过失不当……” 李奕着重强调了自己并没有杀人的意向。 自古以来,故意杀人和过失致死都是两种概念,判罚结果有着天壤之别,他自然要把这一点说清楚。 “典旗仪卫的押衙……”公服官吏打量了李奕一眼。 他对禁军的编制有所了解,知道典旗仪卫隶属内殿直,分为左、右仪卫共四班,每班各百人,置押衙统率,掌管皇帝出行的仪仗旌旗。 虽然按军职来说只是低级武将,相当于百人队的都头(百夫长),但作为皇帝的亲随护卫队长,其地位待遇并不比他这个七品的法曹参军要差。 公服官吏追问道:“你说自己一时失手,那究竟是何缘由?又有什么证据?” “此人今早来铺子吃饭,对我嫂子言语轻薄,还妄图动手动脚。” “我上前呵斥阻止,他却出言不逊,推搡辱骂于我,还诽谤我叔嫂苟合。” “我激愤之下给了他一拳,不料他竟倒地不起……” 说着,李奕指向围观众人,“若说证据,当时还有其他食客在场,他们亲眼所见,一问便知。” “有人证自然更好,本官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公服官吏微微颔首,径直走向人群,询问起案件的来龙去脉。 好在李奕本就是实话实说,也有不少人在场目睹一切,很容易就能弄清楚缘由。 不一会儿,公服官吏再次回到李奕身前:“若依众人之言来看,确是对方生事在先。” 说到这,对方有些犹豫道,“可你这当街伤人性命……” 在如今这个世道下,武夫们横行霸道惯了,闹出人命的事也不罕见,况且还是死者挑事在先,这案子可大可小。 然而眼下是在东京城中出了命案,死的还是禁军都指挥使的侄儿。 公服官吏自然不敢妄下断论。 “杀人者未必是杀人之罪,我只是一时激愤失手,并无蓄意杀人之心。” 李奕当即辩解道,“难道眼见亲属遭人欺辱,我连反抗劝阻都不行,只能忍气吞声不成?” “按照《永徽律疏》中的六杀,我最多只是过失杀人,应不以杀人罪论处。” 在五代乱世的背景下,律疏规条等混乱不堪,但大体上还是沿袭唐制。 而此时后周尚未定法,皆用唐之旧典,《永徽律疏》作为唐律的范本,自然具有权威性。 就算要认下杀人这个事实,那也要往过失杀人上靠,因为过失杀可以用铜赎罪。 “哦?”公服官吏闻言有些惊诧。 这个时代下层武夫们能识字的都不多,更别说去了解相对偏门的律法典籍。 而这位李押衙言谈措辞间有理有据,行为举止也颇有气度,半句污言秽语都没有吐出口。 哪有武夫遇到这种事不骂娘的? “驾!” 就在这时,一名骑士从街口处匆匆赶来,驾马的是一位黑脸的大汉。 公服官吏明显认识对方,快步迎了上去,率先招呼道:“赵虞侯。” “宋参军。”黑脸大汉翻身下马,生硬的回了一句。 这大汉的相貌颇具特色,脸大额宽、脖颈粗短,肤色黑的像碳,且身材略胖、膀大腰圆的。 李奕甚至怀疑后世戏曲中的包公形象就是以这位赵官家为原型。 “……” 赵匡胤径直走到死者跟前,低头默然盯着尸体,本就黑炭似的脸,好似变得更黑了。 玛德,来的真快! 李奕腹诽了一句,随即走到赵大身侧,抱拳道:“赵兄……” 他本想放低姿态,说些软话道个歉,但话到了嘴边,他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若只是把人打伤了还好说,可眼下人直挺挺的躺在地上,都已经凉得透透的了。 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 谁知赵匡胤根本没有回应,甚至连脑袋都没动一下,依旧低头盯着尸体。 “呃……”李奕不免有些尴尬。 眼见赵匡胤没给自己什么好脸色,他索性不再开口自讨没趣,默默地退到了一边。 “赵虞侯,此间案情已大致明了……” 公服官吏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生怕这两位一言不合动起手来,连忙开口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若不然到时候事情闹大了,他这个法曹参军也脱不了干系。 …… “何至于此……唉!” 听完案件的缘由,赵匡胤叹息一声,终于转过身来,“奕哥儿,这事让我很为难……” 要说他对这位表弟有多亲近,那肯定是睁眼说瞎话,他比对方大了整整十岁。 姑姑带着这位表弟投奔过来之前,双方拢共也就见过几次面而已。 哪里会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甚至远不如他那几位交往甚笃的军中兄弟亲近。 可对方终究是他有血缘亲情的表兄弟,而且还是他嫡亲姑姑的独子,他这做侄儿的总不能向着外人? 偏偏杀人者和他也算是熟识,又是自家表弟主动招惹。 若是他帮亲不帮理硬要追究闹大,又让其他那些军中兄弟如何作想? 他们或许会觉得他赵匡胤不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而且先帝驾崩不久,新皇才刚刚继位,朝堂内外局势不稳,在这关键敏感的时期,行事更是要稳妥谨慎。 不管于公于私,赵匡胤心中都有着诸多顾忌。 所以他确实是真的觉得十分为难。 “难办?那就别办了!”李奕差点就脱口而出这句名梗。 好在这句不合时宜的梗最终还是被他咽了回去。 如今局面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他并不愿主动跟赵匡胤撕破脸皮。 李奕只能一脸懊恼道:“此事怪小弟鲁莽,惹下这般过失,还请赵兄节哀。” 说话间,他瞥了眼赵大的脸色,却没看出多少端倪。 不过想从赵大脸上看出什么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这脸太特么黑了! 李奕又道:“不管最后依律如何判罚,小弟一力担之绝无怨言。” 他这番话给足了赵匡胤面子。 不过在言语间隐隐强调了“依律判罚”四个字。 其中暗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开封府要依律肯定是要依唐律,正如李奕先前跟那位公服官吏所说,他最多只认下过失杀这个罪名。 而过失杀是能以铜抵罪的。 第二章 一拳两命 第三章 赵大的姑姑也死了? 第四章 温柔贤惠的嫂嫂 第五章 北汉入寇 第六章 出征前的赏赐 第七章 交代后事 第八章 异样的表白 第九章 出征! 第十章 柴荣的决心 第十一章 高平之战 第十二章 主将跑了? 第十三章 阵斩张元徽者,内殿直李奕! 第十四章 宜授都指挥使 第十五章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第十六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十七章 内殿直都指挥使!? 第十八章 论功行赏 第十九章 升官发财死…没老婆! 第二十章 欲望与克制 第二十一章 畜生行径! 第二十二章 陈小娘 第二十三章 晋阳大战 第二十四章 皇帝的老丈人 第二十五章 援救史彦超 第二十六章 卫王老矣 第二十七章 我大周将士未尝不勇! 第二十八章 古有甘罗,今有李奕 第二十九章 四品大员 第三十章 亲如手足 第三十一章 班师回朝 第三十二章 大符后 第三十三章 赏你一处宅院 第三十四章 皇帝的妹夫? 第三十五章 望眼欲穿的滋味 第三十六章 分钱 第三十七章 亲密接触 第三十八章 造神 第三十九章 稳固根基 第四十章 飞鹰都 第四十一章 不请自来(二合一) 第四十二章 帝沉谋英断,但无能! 第四十三章 春宵苦短 第四十四章 赵大妹妹对我有非分之想? 第四十五章 馋我身子? 第四十六章 赵二娘的心思 第四十七章 酒醉留宿那一夜 第四十八章 蜀地美酒,我等喝不得? 第四十九章 李二娘 第五十章 大唐公主?(求追读,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