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詹姆斯·安丹森[1/2页]

“江作家,米豆腐好吃么?”一顿饭结束,葛尤小心翼翼的问。



“你没吃?”江弦捻根牙签儿剔牙。



葛尤悻悻摇摇头:“我不敢转桌...”



他胆小,有次跟他爹在片场,剧组发面包,每人都有,他爹让他去拿,他都不敢。



“其实也就那样,咸鲜辣。”江弦给他描述了一下。



一顿饭下来,【米豆腐】的进度(22/1000)



进度是米豆腐的块数,江弦鬼主意多,试着把米豆腐用勺子切成更小块,结果不行,1块的定义就是1.5立方厘米,他切再碎、再小块,进度也不会变多。



“唉,骗小葛可以,卡bug不行。”



......



1979年4月27日。



京城。



去年,在中美建交的前四天,中粮集团与可口可乐签订协议,可口可乐于今年终于流入中国市场。



但它的销售对象并不是中国人,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四毛钱一瓶的天价高不可攀,还只在友谊商店和外宾宾馆出售,想尝鲜也束手无策。



詹姆斯·安丹森是一名美国摄影师,他是个中国迷,上个月,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中国,爬上长城后,脑洞大开,打开瓶可乐,递给一位中国小孩,并拍下了他在长城上喝可乐的照片。



此照片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经刊登,迅速火爆全球。



这些天,他又来到了中国的第二大都市上海,一睹十里洋场的风采。



路过一个报刊亭时,一行小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清朝十大刑?哇哦!”略通中文的詹姆斯有些兴奋,看向翻译,“这是什么书?”



翻译也有些迷惑,“可能是一本中国的文学杂志。”



“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我也对清朝的文化感兴趣。”詹姆斯从口袋里掏出钱包,里面除了美元,还有1979年发行的第一版外汇券,以及“黄牛”市场倒来的人民币。



“这個一本多少钱?”



“两毛四!”



詹姆斯拿到一本1979年第二期的《故事会》,回到酒店,津津有味的阅读,时不时请教他的翻译。



“木驴是什么交通工具?”



“和木马有什么关系?”



“怎么骑?”



翻译面露窘色,难以招架。



詹姆斯却对古代中国神秘而残酷的文化愈发上头。



次日,他又出现在同一位置,挥舞着手里的一沓外汇券。



“我想要订购60本这个。”



报刊亭老板咽了口唾沫。



“那你得联系杂志社。”



......



《边城》终于开机。



葛尤大小是个北影厂子弟,没去喂狗,把他安排给了摄像做助理,脖子上挂台海鸥照相机。



江弦也挺忙的。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演员只需要负责演戏,而编剧要思考的事情可就多了。



他和大师傅混了个脸熟,食堂顿顿给做米豆腐,几天下来,【米豆腐】进度(467/1000)



“上火了吧你,脸上都起痘了。”朱琳盯着他脸看了一会儿。



“害,别提了,我智齿都发炎了。”江弦托着腮帮子,郁闷极了。



连吃好几天米豆腐,剁椒辣的他都便秘了,才知道米豆腐不光有咸辣的口,还有甜口吃法。



朱琳咯咯笑了会儿。



“哪边儿啊?”



“左边,都肿了,特硬。”



1978合成系文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