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氏玄之 赤明浩土。 人族神州,大周神朝。 神都皇城内。 皇家藏书之所文渊阁中虽人来人往,但却毫无任何喧闹之感。 不时身着各色官服之人或拿着条子,或者捧着书册进出上下,显得很是繁忙。 一楼张张书案罗列整齐,每个位置都有奋笔疾书,亦或是抓耳挠腮之人。 角落的一张书案上,一位头戴乌纱,身着青色官服,胸前补子绣着鸂鶒的青年官员正在伏案奋笔疾书。 只看其二十出头,体量修长,不过分壮硕,也没有丝毫柔弱之感,气质温润如玉,五官俊秀儒雅,鼻尖秀气却高挺,眉宇间却隐有几分坚韧之色。 他那修长白皙的手一边翻动手中古旧的书籍,一边誊抄整理着,不时又在条子上备注着什么,许久才翻过一页。 “逸仙,散值了,可要一同回去。” 沉浸书海的林玄之只听身后有人呼唤,眼中似真似幻的一方玉轮迅速隐去,回头望去,却是翰林院的同僚,侍读刘同舟刘大人。 自二十多年前神朝同时在边境与妖族、巫蛮族一战至今,各方都难得的在休养生息,天下总算看似平静了一段时间。 而当今天子承瑞帝在国师申公虎谏言下,欲修一部古今人族巨著来彰显国威,造福万代,更能凝聚民心,绵延气运。 宗旨便是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佛道,技艺之言,备辑一书。 同时,令修著《武典》、《道集》传授天下,以强民勇! 此事自去年年初便在国师申公虎主持下开始,召集了五百多人,其中包括修士、武者、文人,声势可谓是浩大。 林玄之也是因家族便利,提前得了风声,方见缝插针,找准时机,以“精通上古云篆”并熟读道门经典的才能而被选入编撰队伍,被分配了整理、誊抄以及翻译有关道门杂谈经典的差事。 “下官手中这本游记还剩下一部分,今日不弄完怕是回去要辗转反侧,睡不踏实了。” 刘同舟年过花甲,头发却仍旧乌黑,身形瘦削,面容显得有几分古板,实则很是提携后辈。 听了林玄之的话,刘大人微微点头,起身朝外走去道:“年轻人就是不一样啊!” “老夫还要回家去含饴弄孙,便先走一步了。” 林玄之笑着摇头,随后重新投入到了眼前这本不知何人于何年所著的“游记”上。 他那渺渺冥冥泥丸宫中,一方玉质宝轮缓缓转动着。 清晰可见上面裂痕遍布,但却没有要破碎的意思,仿佛被什么强行粘合在了一起。 诸多上古云篆、太古雷纹密密麻麻浮现其上,仔细感悟之下深处仿佛还有更玄奥的纹路蕴藏一般,让人眼花缭乱,昏昏欲睡,灵魂似乎都难以承受。 诸多神纹云篆不断变幻之中,却是时时刻刻在演化着什么。 “竟是一篇隐藏在山水游记中的上乘行气法门?比起家中搜罗竟然精妙太多!若无玉轮,我只怕根本发现不了。” “不枉我扎进书海一年多辛苦搜寻!” 玉轮隐去,林玄之极力保持着平淡神色,将整理完的东西交了上去后便果断下差离开了文渊阁。 刚出了皇城。 不远处立刻便有一身形挺拔,面若重枣的中年随从牵来马车。 “少爷!” 林玄之颔首,一边上了马车笑道:“今日府中可有什么事?” 贴身随从兼护卫关鹏架着马车,恭声回道:“老太太从内院传话,说近日持斋戒,您不必去请安了,午时还送来了一瓮蛟骨养身膏,叫您别亏空了身子,不必省着。” “老太爷去了城外和朋友打猎,过几日才回。” 林玄之坐在车里饮了一口清茶,闻言不禁轻笑一声。 “是只我这有,还是府里的叔伯兄弟们都有?” 关鹏一边驾着车,一边回道:“老太爷、老太太向来秉公治家,想来府里都有吧。” 脑中想着今日所得和府中琐事,不知不觉间马车已经驶进了忠勇伯府的侧门。 回到观澜院。 便有两个衣料上乘,但却颜色朴素,妆容淡雅,只带着几朵绒花和两样首饰的倩丽侍女上前服侍他净面更衣。 换上了一身常服之后,林玄之便遣散了随从、侍女一个人到书房静坐。 依家中规矩,他已然成年,两年前又考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算有官职在身,院子应有四个一等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六个三等丫鬟服侍,其他粗使的婆子小丫头若干。 但他只觉得人多厌烦,便回了管家的大太太,只留下一二三等丫鬟各两个,婆子两个,总算清净了几分。 而干活的人少了,大太太倒是把空缺的份例银子半点不落的按时送来。 这位管家太太大面上通常都做的不错,从小对林玄之也算慈爱。 大周神朝文武并重,但因历来大小战事诸多,国人更加向往武道,多有以武报国之心。 忠勇伯府林氏一族更是勋贵之家,全族皆武,就连后宅太太、姑娘们也能抬手碎人天灵。 而在外人看来,林玄之便是其中的异类了。 虽武将之家也不是不读书明理,但像他这般放弃武道,转而考科举去,还一路中了二甲进士。这在勋贵家也是少有。 暗地里不是没人说这位林五郎贪生怕死,不能继承其父勇,显然是不想上战场。 不过林老太爷、老太太对此倒是乐呵呵表示称赞。 “武道勇猛,却修命不修性,哪怕进境神速,凝武道法相,封侯拜将。” “吾只问一句,可得长生否?” “难难难啊!” “纵使生前战功赫赫,死后封神,名录金榜,却何尝不是天大桎梏,逍遥难求?” 书房榻上,林玄之五心朝天而坐,身前香炉之中一只凝神香燃起。 不过他此时却无心修行,只是在沉思罢了。 自己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一普通社畜,二十一世纪五好青年,还是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类的,哪成想一次普通的团建旅行,便让自己眼睛一闭一睁成了这个受不了父母去世打击,吐血昏厥的林玄之。 而随自己一同到来的便是泥丸宫中那遍布裂痕的玉质宝轮。 经过多年的探索,林玄之倒也逐渐总结了这神秘宝轮的三个功效。 首先,宝轮可以为他提供一种恒定的“心若冰清,天塌不惊”的状态,还能让他神思清明,学习修行都能一日千里,进步非凡。 第二则是此宝可以根据他提供的有缺的,或者低层次的武道、法术、功法等,将之推演、完善。 至于推演的程度,自然是受到他灵魂力量和所提供“母本”的质量限制。 而且因为是林玄之的灵魂力量做推演,其中过程、感悟、结果也能近乎同步反馈给他,让他做到快速入门、掌握。 第三便是这宝轮可以捕捉探查外界隐藏的法门口诀痕迹,进行破解与发现。 在林玄之看来,此宝可以算得上是辅助修行的顶级宝物,甚至将来未必做不到,仅凭一术,便可术中悟法,法中得道! 玄门仙道缥缈,长生却有望,武道虽有迹可循,但长生更难。 而至宝在身,哪怕有一丝希望,谁人又不想长生久视,逍遥天地? “多年苦寻,怎成想今日终于看到曙光!” 第二章 上元八景行气法 赤明浩土可谓是广袤无边,寰宇大千绚烂多彩,神异非凡。 人族神州有大周神朝,天子驭人道之力统御十方,泽被苍生万民,威名赫赫。 有儒者明心见性,著书立说,能养浩然之气,于人间辅佐君王,教化万民;而武者打熬肉身,磨练气血,锤炼武道意志,凝武道法相,欲成人仙。 洞天福地,世外仙山更有修真炼气之士餐风饮露,调坎离、降龙虎,叩玄关飞身托迹,朝游北海暮苍梧,练就纯阳。 而大周神朝东北,相隔十万大山与妖族天荒大陆相望,一直以来摩擦不断。 西北草原更有巫蛮族虎视眈眈,时而趁机人妖之乱肆虐大周。 西荒之地佛魔混杂,大地贫瘠,看似平静无波却时时刻刻紧盯着神州。 东海紫府,南海群岛诸国,北海归墟,一切种种都不禁让当初骤然降临此世的林玄之心向往之,恨不能亲眼见证一番。 “武道虽有迹可循,但修命不修性,到了后期才以气血反哺灵魂,更是武道意志之后才能主动的增强魂魄。” “至于复返先天,证得武道人仙之身的古来能有之人,远不如玄门正宗长生久视的元神真人来的多。” “而且武道长生不易,换血之后也就至多寿三个甲子,同层次的玉液修士多的能活四百多岁。” 忠勇伯府虽是近千年才崛起的勋贵世家,但背靠神朝,为当今天子手中利刃之一,所能接触到的层次也是不低。 毕竟国祚延续了近八千年的神朝哪怕开始走下坡路,底蕴也是不容小觑的! 就比如说,当年林玄之和林老太爷忠勇伯言明自己心慕仙道后,这位因其父母双亡,对他心怀愧疚的老人直接拉下面子,内找家中供奉,向外走亲串友,如此也算给他搜罗来一大堆功法、口诀。 武道人仙难求,大周国祚八千年也才出现过四五位人仙。 而人仙之下又划分为皮肉、筋骨、内壮、洗髓、换血、抱丹、神意、法相来专门与玄门正宗元神之下的层次对应。 而林老太爷作为凝聚了神意的人物,堪比成就金丹后,练就了法力玄光的存在,在神朝中也是有名有姓的高手。 他拉下面子寻来的自然都是真东西。 只不过道门正宗真传难得,其中多是大路的观想之法,散修之书、左道口诀,符法、丹书、双修,杂七杂八可谓什么都有,但层次高的也都止步于玉液还丹之前。 不过可能也是广撒网,多捕鱼,在五年前也就是林玄之十八岁的时候,他总算成功入手了两篇出自玄门正统的奠基法门。 一为《小无相养身桩》乃是锻体养精,固本培元之法,一为《太阴水月照神图》是存神观想的性修之法。 玄门正统修行中,正式入道之前,便是锻体养神,炼己筑基的层次,一般简称筑基。 通过锻炼将自身精气神调整至一种“神完气足”的状态。 武道也有筑基入门的准备,二者在这个阶段相差其实不大,只不过武道不思存神观想,只注重体魄气血。 修道之士中,所谓锻体养神,炼己筑基便是将人之精、神调整至凡俗圆满。 之后的百日筑基阶段,修士便能尝试感应到自身灵魂和本命元精的存在,二者于玄之又玄的感应中便能孕生元气,这便是修道的第一个境界——养精。 元气并非法力,却可以壮大人之元精、灵魂,是修道的根基与起始。 武道之人因不精于存神性功,专注肉身,只修行元精气血,虽别有一番勇猛精进之势,却也于不断争斗厮杀中无形损耗自身本命元精,潜移默化影响寿元。 虽通过食补之法增益修行,但耗费资源甚多,这种情况只有在洗髓、换血之后,本源得到明显提升才有所改善,更是只有在武道抱丹,锁住精元气血后才彻底杜绝。 相比于武道,修道之士在正式踏入第一个境界养精后,便可以特殊行气法门调动元气游走周身,是增益元精,壮大灵魂的修行,可谓是从一开始就性命交修。 在此境界的修道之士便能够做到一种“保神明之清澄兮,元气动而祖秽除”的状态,自此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并能开始施展一些玄妙手段。 “祖父得来的两篇法门实则是当今天子听闻老臣所求,特意奖励下来的。” “其中怕也有安抚之意……” 林玄之目光微敛,想着父亲身死,母亲殉情的“原身”,还有经历丧子之痛的祖父母,心中莫名情绪闪过,随即很快镇压下去。 轻吐了一口浊气,林玄之脑海之中不由得浮现出今日所得的那篇行气法门,心中忍不住一阵欣喜。 神朝藏书自然非同一般,其中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哪怕是上乘的武道修行之法也不在少数。 自己参与整理道书典籍一年有余,每日接触的书卷诸多,但至今所得算是有用的也不过才六门。 看似不少,但大多层次不高,且多有残缺,有的还是自己靠玉轮完善的,于长生无用,只可做护道之法。 而唯有今日所得那隐藏在山水游记中不过短短五六百字的《上元八景行气法》才是真真切切的道门正法,万金不换! 林玄之心中自是欢喜,若非有玉轮加持的心境在,他在文渊阁时怕是就要喜形于色了。 十岁之时初来此世,林玄之便坚定心中所想,欲要寻仙问道,争一个长生久视。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 “如今也算是苦心人,天不负!” 若非意在上乘之法,林玄之自忖凭借自身天资和玉轮辅助,如今应该都能踏入炼气三层——入窍的境界,都有法力在身了。 只是旁门左道,散修之法,终究潜力有限,晋升艰难。 哪怕借助玉轮推演,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苦工,耽误修行不说,还不一定成功。 说他好高骛远也好,但谁又不想力争上游? 而玉轮在身,又见识过不少旁门散修功法,林玄之自然可以判断出这《上元八景行气法》的好坏。 “绝对是道门正宗的初始法门!” “却不知为何落到了大周文渊阁藏书里?” 作为世家子弟,起点不低的他早就完成了锻体养神,炼己筑基的修炼,并在两年多以前花费月余功夫筑基成功,元气孕化而出,算是入了修行的第一个境界。 不过他一直克制继续修行的诱惑,只一边存神,一边通过食补积蓄底蕴,而没有贸然导引元气。 上乘法门和下乘法门的行气效果显然不会一样。 这也是为何同样处于养精层次,有的人能活一百八、二百岁,有的也就一百五出头,比炼己筑基成功的就强三四十年而已。 《上元八景行气法》包含养精、采气两个层次的修行法门和关窍,却不过五百余字,全然没有半句废话。 而当这法门于玉轮上成型后,林玄之自然也烂熟于心,领悟了个透彻。 刚好明日休沐。 因此晚饭之后,林玄之抄写了一篇《清静经》让自己内心恢复澄净后,便准备开始养精层次的正式修行。 月上中天,宛若银盘 清辉洒落凡尘,为人间带来几分清冷宁静之感。 林玄之屏退侍女、婆子们,只留关鹏守在书房静室外。 一支上乘的紫蕴养神香已然燃起,香气弥漫静室,可以让人心神安宁,林玄之口中含着一小调羹的蛟骨养身膏,五心朝天坐于榻上,眼睛似闭似阖,泥丸宫中一片渺渺冥冥,似鸿蒙未判,混沌将开。 多年存神功夫下,踏入养精也有不短时日,虽并未正式行气,但他的灵魂也算得上强大,体内元气更是积蓄的已然不少。 内心澄澈,古井无波。 林玄之念头收束,杂念尽退,近乎瞬间便观想出了修行多年的“太阴水月之象”——一轮倒映平静湖水中的明亮圆月。 作为不知从道门何家流传出的正统法门,《太阴水月照神图》是可以一直修持到入窍层次的,而且长久修行于心境也有提升。 修行之初,此法当先观想“水中月”,当水中月一点点从朦胧模糊变得清晰后便算入了门,再当水中月真实而明亮后,便能感受到灵魂的存在,算是有了养精层次的性修功夫。 只见林玄之自然而然进入状态之后,清晰感受着潜藏体内的元气,不再有半点迟疑的引导运行起来。 自丹田而起,沿着《上元八景行气法》胎动层次的路线于人体而走。 虽行气导引大多是走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以及诸多辅脉和隐蔽经络等等,但各家先后、侧重多有不同,有些下乘法门更是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随着元气游走,只见林玄之原本在锻体养神,炼己筑基层次看似被调整得宜的肉身中,一些不起眼,原本很难发现的创伤、病灶、污秽开始被发现。 有些乃是后天积累,有些则是母胎里先天而来。 但如今随着元气的冲刷,却在一点点修复着,一些较为顽固的也不急于一时,可通过多次的修炼弥补。 口中蛟骨养身膏一点点融化,化作暖流散布周身,元气以特殊路线游走之时更能带动药效至周身各处,消化不及时的却是蛰伏人体各处。 一夜数次行功。 当金鸡报晓,朝阳破云而出之时,林玄之方收功起身,只觉周身暖洋洋的轻松许多,元气也有明显有增强之状,这都是体内病灶祖秽略有清除的效果。 而虽导引元气行功一夜,灵魂却无疲惫之感。 一来乃是观想法门之效,而导引元气亦是对灵魂的修行,这都可以壮大灵魂。 轻轻吐了口浊气,林玄之感受着由身到心的舒适,脸上挂着几分浅淡笑容推开书房大门。 转头对着还在尽忠职守的关鹏关心嘱咐道:“辛苦你了。今日回去好生休息一下。” 关鹏看着和往日一般,却又仿佛哪里不太一样的少爷,只是恭声应道:“是,少爷休沐也该好好放松。” 第三章 初闻桃花宴 自数十个元会前,先有南华道祖布道大千,后又有广乘、多宝二祖弘道演法。 玄门正宗、佛法、旁门左道等等便先后出现,于寰宇大千各放异彩,遍地开花。 不过道门正宗修为有成的炼气之士本就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周境内近几百年更是少见。 一夜修行之后。 林玄之以《清静经》、八大神咒、南华、地母、木公、金母等诸神圣宝诰做过早课后,又打了一套八卦游身掌才算收功。 赤明世界,道门早晚课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刻板规矩,对在家修行、散修等要求就更是少,毕竟道法显圣,心诚则自有灵应。 林玄之用过早饭,便在书房研习符法,不到午时就见碧月在门外道:“少爷,大太太那边派了金锁姐姐请您过去。” 忠勇伯府自老太爷林天虎而下,共有五房,其中大房、三房、四房为老太太嫡出,二房、五房分别由花、容两位老姨太太所出,各房子嗣也算繁盛。 而林玄之便是三房老爷林泽的嫡长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他母亲则是大学士张洞先的老来女。 大房大老爷亦是武将,近年奉命镇守西北,至今已三年未归。 大太太崔氏乃是大家出身,多年来统管全家事宜,主持中馈与人情往来,倒也算得上公平公正。 而族中除了老太爷实力最强,堪比道门玄光修士外,只有大老爷踏入了武道抱丹境。 忠勇伯府五进深,另带东西跨院诸多,前后花园大小三个,一大家子住竟也不显得拥挤。 大周男女,通常十五六岁相看定亲,到了十八、二十上下成亲乃是正常,而像林玄之这般二十三岁还没相看定亲的就不多了。 府中他这一辈上的三个兄长,两个弟弟都是已经成亲了的,外嫁的姐妹也有数位。 穿过前院的花园,林玄之很快来到了正院衍庆堂,刚好看到一个衣着华贵的十三四岁的少年从院中走出。 “侄儿见过五叔。”少年见到了林玄之笑嘻嘻的行了个礼。 林玄之温和颔首:“是胜儿啊,来给你祖母请安?” 林胜神采飞扬笑着道:“正是来和祖母汇报课业。五叔找祖母有事?侄儿就不耽误您了。” 林玄之轻轻点头,随后从其身边走过,来到正厅前,却见上首主位上,一位身着杏黄色华服的中年贵妇在专心的看着账本。 正是林家的当家太太,虽已年过五旬,但看去却不过四十出头的模样,显然保养得宜,而且举手投足不见纤弱之态,明显是有不俗的功夫在身。 “玄之见过大伯母。”林玄之语气温吞笑着和大太太打着招呼。 大太太抬头一笑,面目慈和眉眼间却掩饰不住的一片精明干练之色,口中忙道:“瞧我,被这几本子烂账搞的焦头烂额,竟连五郎你来了都不知道。” 林玄之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慢条斯理道:“大伯母掌家三十多年,再烂的账到了您手里也是理得清的,祖母常说您历来最是稳妥不过的。” 大太太闻言却直叹气:“稳妥又有什么用。外人只看到我统管全家多么风光,却不知每日都有操不完的心,但想来五郎你总是知道的。” “不说府中大小诸事,更有神都人情往来,老家的亲戚、族人也三五时的来信,不是缺了这个就是短了那个,又不能推脱,不然人家只当咱们这支是一朝龙在天,凡土脚下泥,不把族人老亲看在眼里了。” 林玄之对此倒是十分认同,管家之事看似风光,但当真是一般人干不来的,大太太这么多年能把忠勇伯府操持的井井有条,产业年年有增无减,可是有本事的。 “伯母辛苦,侄儿和家人们都看在眼里的。” 大太太神色舒缓几分,却也仿佛不吐不快道:“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也知道有些东西非金银所能换来的。” “伯母我此番把你三日一碗的虎骨锻体汤缩减到了五日一碗也实在是情非得已。庄子上药材虽然产出稳定充足,但那五百年往上的山君脊骨都不好得了,千年往上的更是已经落不到咱们这样的三等人家手里,如今武举在即,总要紧着族中需要考试的人。” 林玄之闻言一笑,方温声道:“原是因这事伯母才唤我来?本没什么打紧,非常时期,资源更该供养急迫之人。” 大周科考,武举每年一次,意在选取良兵能将充沛国力,而且如今据传巫蛮族愈发不安分了,只怕神朝这边也在暗自准备。 “而且胜儿此番磨刀霍霍,筋骨强健,已然二层筋骨境了吧?看来有信心取得个好名次吧?” 大太太闻言神色舒缓笑道:“要说家里还是五郎你最体贴伯母,旁人只当我趁着管家中饱私囊了。” 想起自己的嫡长孙,大太太则笑容更甚:“想不到他刚突破筋骨境界五郎就看出来了,看来你竟真是修道有成了。” 林玄之闻言也只是一笑,修行之美妙却不足与外人道也! 神都达官显贵不知凡几,哪怕修道单纯只为多活几年的存在也不在少数,自然不会只有林玄之一个“贵族修士”。 但能入门有成的却并不太多,基本都还在筑基打转,其中九成以上是难在心思不定,存神观想不得其门上,少有的养精之士还多受限于内外等诸多因素,进境缓慢。 毕竟神都繁华,诱惑太多,一个把持不住就会荒废了修行。 甚至观想存神之时念头思绪把收束不住,一个不好伤了心神,痴傻疯魔都是有的。 因而哪怕一些旁门散修功法达官显贵手中并不缺,也很少听闻有谁家的子弟踏入罡煞层次以上的,真正心在道途的只怕都已经离家修行去了。 这么多年能坚持和林玄之交流的道友也就剩下那么三五个,关系不错的也就两个,至于老一辈的人就不是他能接触的了。 林玄之想着伯母自小对自己十分照顾,当即笑道:“胜儿刚刚突破,怕是少不了汤药滋补,我的日常修行份例便都先供给胜儿吧,也算是我这个叔叔的一点心意。” 大太太闻言不由忙道:“五郎,缩减你几分份例都已是伯母的不是,合该我这个做长辈的贴补你才是。” “若是平时倒也罢了,花高价总能凑够材料,不至于到缩减份例的地步,但如今….” “五郎你是知道的,伯母娘家崔氏平常时期帮忙凑些宝药是没问题的,但现在也是使不上力。” 林玄之也知道如今市面混乱得很,崔家、伯爵府虽不差,但也抢不过那些真正的大家族、王公贵胄。 “您也知道祖母赐了蛟骨养身膏给侄儿,虎骨锻体汤让胜儿用就是了。” 几番推脱,大太太才算红着脸接下了林玄之的好意,随即却取出个帖子叫侍女递给林玄之,无奈又近乎命令道:“下个月初三,八贤王妃在城东万桃苑设桃花宴,其中多青年才俊,大家闺秀,你早该婚配,却一再推脱,这次可不要再缺席了,不然老太太都要抽你我二人了。。” 之前这种场合林玄之不愿应酬,大太太没少给他打掩护,这回好像不行了? 无奈一笑,他只得接过帖子温声道:“侄儿都听伯母的。” 大太太这才一笑,又转头吩咐金锁道:“还不把我给五郎准备的玉佩取来。” 金锁恭敬应声退下,没一会就见她捧过一个巴掌大的锦盒来到林玄之身前打开,却是一块呈乳白色,色泽温润雕刻着松鹤之形的圆形玉佩,只听大太太道:“这是千年元阳玉制成的玉佩,有静心凝神的功效,府中再没比你适合用的人了。” 林玄之没有推辞,恭敬接过,又和大太太闲谈许久才道谢离去。 如今正是埋头苦修的时候,但祖母发话,这张帖子还真不好不去。 “三月的话……那家伙应该差不多回神都了。” “还有清姐姐……” “同是大龄青年,说不得他们两个也会被强拉了去。” 想起自己那两个好友,林玄之脸上多了几分笑容,倒也没那么抗拒了。 不然一群王公显贵,官宦子弟凑在一起,他只觉得烦人和腻歪。 第四章 家人 第五章 画符念咒 第六章 老太爷的发现(书追读,求月票!) 第七章 法器之说(求追读~) 第八章 珠、剑、扇 第九章 刘府灵异 第十章 小妖蝶衣(书追读,求月票!) 第十一章 金刚琢 第十二章 发小(求追读~) 第十三章 柳二娘(求追读~) 第十四章 灵境鬼市(求追读~) 第十五章 瞎子点灯(求追读~) 第十六章 天上掉馅饼(求追读~) 第十七章 守株待兔?(求追读~) 第十八章 地灵胎盘(求追读~) 第十九章 赴宴(求追读~) 第二十章 相亲?送老婆!(求追读~) 第二十一章 真·打脸 第二十二章 些许利息 第二十三章 仇家“圣母”(求追读~) 第二十四章 兔起鹘落 第二十五章 武道天眼(求追读~) 第二十六章 美“人”计(二合一) 第二十七章 《逸虚全传》(书友太上宫舵主加更~) 第二十八章 地灵神通 药王素尘 第二十九章 玄门正宗 纯阳道统(求追读~) 第三十章 浮云山庄 呼名惊魂(求追读~) 第三十一章 胎化假形 骑驴少年 第三十二章 恭请祖师 静候敌至(求追读~) 第三十三章 水中捞月 开坛斗法(求追读~) 第三十四章 厉鬼新娘 五行阳雷(二合一求月票) 第三十五章 神都惊雷 无形剑气(求追读~) 第三十六章 嫁梦问心 玄都星河 第三十七章 真传法箓 鬼神道兵(求追读!) 第三十八章 星河说法 天子求丹(求追读!) 第三十九章 采气练法 天赋神通 第四十章 欲炼金刚 思虑回馈(求追读~) 第四十一章 神都近况 浮云小会(求追读!) 第四十二章 小有收获 返家炼宝 第四十三章 昆仑门徒 金元秘录(求追读!) 十一点更新! 第四十四章 家族火房 紫气升腾(求追读~) 第四十五章 道门真传 红叶山摇(二合一) 第四十六章 玉屏山动 元钧仙府(四月份五百月票加更!) 第四十七章 占得先机 洞府内部(求追读!) 第四十八章 五龙御令 仙府宝库 第四十九章 古仙元钧 瓜分宝库(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