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少女感[2/2页]

去年,这位18岁的少年,带着电视台新人团队,两周时间制作出的《午夜凶铃》。



根据索尼影视部门的推算,成本不超过50万日元。本土票房达到4亿5000万日元,海外收益超过50亿日元,还有周边IP产品的收益。



推算下来,至少有8700倍的投资收益!!



这应该是人类史上最高的电影投资回报率。



这个家伙,如果未来不栽倒在女人的肚皮上,成就绝对不会逊色于“经营之圣”盛田昭夫。



……………………



酒井政利和索尼对于更木剑八的看重,他自己并不知晓。



只是,更木剑八知道和索尼的结盟,对于他“天下に布武し,内容を制覇する”的全球战略,是非常有利的。



特别是,“经营之圣”盛田昭夫是国内极其稀有,具备全球战略目光,胆敢和美国爸爸硬刚的大佬,前世还写出了《“NO”と言えるRB》这样的造反书籍。



………………



更木剑八对于时代的脉搏,有着自己的判断。



昭和时代的少女文化,还催生了另一种全新的视听文化——少女偶像。



东京国士馆大学的青柳宽教授,曾在他的《八百万微笑之岛》一书中,将坐拥“八百万神”的RB群岛,幽默地称为拥有“八百万微笑”之岛——而这里的八百万微笑,指的就是少女偶像们的微笑。



这个比喻,也巧妙地体现出了偶像文化在RB当代文化世界之中的核心地位。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女偶像”呢?



青柳宽教授曾在《八百万微笑之岛》中指出,偶像,就是“用自己的才能去吸引人们,作为生活方式的模范“的一种存在。



换句话说,偶像是一种“贩卖梦想”的职业。少女们在台上闪闪发光的演出,向台下的粉丝们展现出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一种梦想般的存在。少女偶像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与人们形成羁绊的。



少女偶像的文化,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事实上,日语中的“アイドル人”一词,最早是用于形容西方艺人的,尤其是男性艺人。



而“少女偶像”的诞生,要追溯到昭和末期。随着RB国内演艺界的发展,一种新的娱乐形式诞生了——少女艺人。



这些十几岁的少女艺被誉为“偶像”。



她们精通唱歌、表演、舞蹈等演艺才能,而她们的演出也通过电视机这一新兴科技传播到了千千万万的RB家庭,为人们带来元气与梦想。



山口百惠就是这个时代的绝对第一人,80年代的那批耳熟能详少女偶像,都深受山口百惠的影响和鼓舞。



………………



“剑八台长,你准备拍什么样的电影?”酒井政利问道。



“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深爱彼此。”更木剑八倒了一杯本土清酒。



“果然是校园爱情电影啊。”酒井政利说道。



我是东京电视台台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