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珠算(2)[2/2页]

“甲亭之中,谁家的木工活计做的最好?”张越问道。



“主公,俺父便是木匠……”李苗举着手说道:“十余年前,俺父还曾经去长安城里修过明光宫呢!”



“俺们兄弟也跟着父亲,学过木工,主公若是要做些什么什物,尽管吩咐俺们就是了……”李苗骄傲的说道。



关中人自古以拥有一门技术为傲。



这是打商君开始,就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了。



战国之时,秦国的机械、冶金和铸造业,就是冠绝列国的优势项目。



及至如今,这个传统也没有丢掉!



关中的劳动人民,曾经在汉初就创造了一百天建成长安城外围城墙的奇迹速度!



负责建城的少府大匠阳城严因此受封梧候,列为列侯。



至于现在……



只要你去长安城里看看那些金碧辉煌,奢侈华贵的宫阙群。



看看建章宫、明光宫、上林苑。



你就可以知道,汉家工匠的能耐。



张越听了高兴了起来,自己手底下居然就有着木匠,而且还是曾经参与明光宫工程的木匠?



太好了!



汉室宫廷的宫阙营造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和培养匠人技能的训练营。



原主的记忆告诉他,在六十多年前,北平文侯张苍担任汉室丞相时,在他的主持下,汉室完成了对木匠、铁匠、泥瓦匠的技术分级制度和度量衡统一。



张苍死后,盖棺定论之上,就有‘若百工,天下做陈品’的美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制定百工的度量标准,并规范天下工匠。



是故,基本上去营造宫室回来的匠人,一定是合格的匠人。



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可能没文化,也可能不识字。



但却可以制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品。



当然,那样的大匠,基本不可能出现在南陵县,还给张家当佃户。



但,这李三的手艺应该是没有什么毛病的。



于是,张越道:“尔等帮我做一个物件……”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来,照着记忆里的算盘模样,画了个大概样子。



然后就解说道:“大约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只是珠子要圆,要光滑……能做出来吗?”



“能!”李苗凑近前一看,就拍着胸膛说道:“主公交给俺们兄弟就可以了,晚上就差不多可以做出来……”



对他来说,地上画着的那个方块的物件,并不难做。甚至可以说举手之劳。



就是那珠子可能要费些功夫打磨。



“善!”张越闻言大喜,这算盘只要做出来了,就是大杀器啊!



“那就有劳贤昆仲了……”张越笑着拱手道:“若是可以,便多做几个,吾有用……”



“诺!”李苗四兄弟立刻拜道:“必不负主公重托!”



然后,这四兄弟就高高兴兴的跑回家,去找自己老爹要木匠工具。



然后,在村子里找了些破旧的木头,拿着锯子和尺子等器物,开始忙活了起来。



等到日暮时分的时候,四个大约一尺长,五六寸宽的简单算盘就摆到了张越面前。



“主公……如此可用否?”李苗献宝似的道:“如是不行,俺们就去改改……”



张越拿起一个算盘,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伸手拨动了一下算珠,感觉有些粗糙,触手也不算很友好。



但,起码能用了!



能用就行,现在的条件,也不需要追求什么精致。



“可以了!”张越笑着道:“辛苦贤昆仲了……”



有了算盘,接下来就该要回溯珠算口诀了。



可惜,瑾瑜木们的cd至今没有转好。



第一株瑾瑜木才刚刚长到一尺高,从时间上来推断,瑾瑜木的冷却cd差不多要一个月才能转好。



“或许,我可以去测试一下,这些瑾瑜木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加快它们的生长……”张越在心里想着。



我要做门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