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重要说明噢[2/2页]

但,物价这个,时间不同,地方不同,差异巨大,就是金价和银价,每一年的变动也很大,比如: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江西转运使上过一个折子,建议将上等黄金的价格,由10千钱,降到8千钱,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同意了,黄金就从10千钱,降到了8千钱;



到了咸平年间(998-1003),金价是5千钱;



大中祥符八年(1015),金价超过了10千钱;



到了著名的靖康年间,金价涨到50千钱。



这还是官价,民间的价格,就更加杂乱了。



银价自然也是同样的变动很大,其它物价就更不用说了。



小闲是写言情的,物价什么的,就是那么个意思,不较真,大致有个依靠,不至于离谱而已。



所以,本文中,简单明了,就是1两金=10两银=1000个大钱。好算帐么。



三:



这本又是古言了,所有月份什么的,用的都是阴历,年龄全是虚岁,兄弟姐妹排行,都是大家族一起排的,请不要留言指责诸如:四月怎么可能有荷花?两岁的孩子才刚长牙作者是不是傻?明明是老大为什么是五哥?



小闲心好累。



四:



关于称呼。



某夫人某太太某奶奶是冠夫家姓,还是娘家姓,请不要拿民国小说要指责,以夫姓称呼妇人,正是民国时候开始的泊来品。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婚姻一直都是结两姓之好,从来没有过抹掉娘家姓的时候,请想一想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红楼里的王夫人,邢夫人,以及,那些皇后太后,汉代的吕后、邓太后,唐朝的武后,辽国萧太后,宋代高太后、刘太后……可统统都是娘家姓啊。



未完待随时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